宝宝辅食餐勺100多元,两只奶瓶500多元,奶瓶清洗机动辄1000多元,婴儿推车甚至狂飙至上万元……养孩子犹如养吞金兽,五花八门的高价母婴产品给尚沉浸在喜悦中的新手爸妈“当头一棒”:再苦不能苦孩子,要用就用最好的,一定对吗?近日,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探访省城母婴消费市场发现,母婴用品的价格不断刷新消费者的认知,许多商品只要贴上“母婴”标签,立即身价倍增。
稳稳鞋、学步鞋、机能鞋……打开某电商平台,看着花样繁多的各种“新产品”,汪琪感到无所适从。“买双鞋得‘调研’好几天,看得头晕眼花。”同时,价格也让她时常陷入焦虑,“娃11个月大的时候,买的第一双学步鞋,按照品牌的官方说法,三个月给孩子量一次脚就行,爱体育没想到刚满一岁,这个尺码就已经小了。宝宝的脚长得很快,一双学步鞋普遍都要两百以上,好点的要五百多甚至七八百。”
汪琪家里的空间逐渐被母婴用品占据。从孕期就准备的待产包,到孩子出生后储物间里不断堆成小山的囤货,她坦言保洁,有些东西用了几次就闲置了。“售价100多的感温辅食勺没等勺子变色,饭就已经凉了;摇奶器对于易溶解的奶粉用不到,难溶解的奶粉摇不匀;婴儿湿巾冬天用肤感太冰,不如用棉柔巾沾热水;安抚牙胶材质太软,很容易藏口水……”
高景观婴儿车、城市轻便型婴儿车、多功能可调速学步车、安全座椅、成长椅……肖肖自从怀孕就做了许多攻略,如今宝宝两岁半爱体育,不知不觉已经拥有了四五辆“座驾”,前后花了1万多。
和肖肖一样,当时处在孕晚期的黄媛疯狂“上头”各种高颜值婴儿推车、遛娃神器。“想着刚出生的宝宝对婴儿车要求比较高,要稳当能躺平又要避震好,还要轻便可折叠不笨重。”现在孩子快两岁了,看着储物间里闲置的婴儿车,落了灰的背带、腰凳,被堆满杂物的尿布台,她有些懊恼,当初怎么就冲昏了头脑,买了这么多费钱又占地方的鸡肋?
实际上,冲动消费并不全怪新手爸妈。当下的母婴产品越来越精细化,打开购物网站和社交平台,裸感纸尿裤、防胀气趴趴枕、防踢睡袋、立体布书……满屏的“必备好物”,让新手父母一不小心就会被各种新概念“收割”。
“家里单单母婴小电器就有十来样,有的还没派上用场。”宝妈江江初为人母,在宝宝喂养方面一点不敢怠慢。记者在高新区某百货商场母婴品牌专柜看到,以婴儿家电为例,辅食料理机、恒温壶、温奶器、奶瓶消毒柜、婴儿理发器等五花八门的育儿产品价格不菲;在婴儿用品方面,随随便便一把不起眼的硅胶勺母婴、折叠碗都要大几十。
不仅婴儿产品花里胡哨,油盐、食品、洗护等贴上“婴儿”标签的日常用品也是层出不穷。记者在政务区某连锁超市母婴区看到,宝宝酱油69元一瓶、宝宝面条39元一袋;婴儿饮用水售价9.8元,以“低钠淡矿化度、商业无菌”为卖点,和同品牌旗下的瓶装水身价相差3倍多,在成分含量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;号称“去奶渍天花板”的婴儿洗衣液价格比普通洗衣液贵出一半;洗发沐浴二合一、护臀霜、宝宝润肤乳等一套配下来要五百多元。
“当妈了才知道,原来母婴市场有这么一个庞大的产品体系。”分得越精细,罗妙越焦虑。从宝宝的衣食住行到早教玩具,大大小小的母婴产品已经买了几十件。生娃之前,她给自己立的flag是“一切从简”。但在真正养娃的时候,却总是抑制不住,一直在“买买买”的路上,总担心没有抓住孩子的敏感需求,哪里照顾不周给孩子带来影响。
“很多女性第一次做妈妈,总想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。一件简单的商品,打上‘母婴’标签,价格立马就‘起飞’了。”作为“过来人”的宝妈郑媛丹告诉记者,母婴产品‘内卷’严重,新手爸妈要保持清醒,有些所谓的改良版、升级版无论实用与否,实际上最终都是由消费者买单的。
乔娟的孩子出生7个月,一共花了多少钱她不敢细算。“听说新生儿放在提篮里更安全,爱体育两千多我说买就买;同样是高价入的婴儿床,孩子会爬之后就不睡了;脚踏琴健身架不爱玩,使用次数屈指可数……”孩子吃辅食后,她常买的营养米粉等都是婴儿专用,开销进一步增加,“每月固定支出在3000元左右。”
记者采访中发现,过度设计和功能冗余的问题在母婴产品中较为常见。拿婴儿背带来说,标价高达三四百元,实际功能只是方便家长抱孩子。为了抬高定价,不少品牌设计过于复杂反而增加了使用难度,让原本一件基础实用为主的婴儿用品变成了“奢侈品”。
而一些打着专业化、精细化旗号的商品,更是悄悄制造着“伪需求”。婴儿洗衣液是宝妈口中提及频率较高的母婴用品。以市面上在售的一款洁净柔护洗衣液和一款婴儿用洗衣液为例,执行标准均为QB/T1224。商家在宣传时号称“不会刺激宝宝娇嫩的皮肤”,事实上普通洗衣液也安全无刺激。根据国家标准GB/T26396《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》中定义,洗衣液属于C类产品,必须要有皮肤刺激和致敏性安全评估。因此,不刺激皮肤是最基本要求,只要是合格的洗衣液都能满足,并且同样适用于婴幼儿衣物。
此外,婴儿奶瓶清洗剂也并非特定产品。根据GB14930.1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》相关规定,洗涤剂分为A类和B类,A类产品可以直接接触食物,安全性更高;B类产品只能清洗餐具,不能接触食物。以市面上在售的某品牌食品用洗洁精和某品牌奶瓶清洗剂为例,执行的标准均为A类。所以,并非奶瓶清洗剂更安全,只要是A类产品,安全性都是一样的。
由洞见研报和民生证券研究院今年8月发布的《母婴家电行业深度报告:发轫之始,拥抱育儿新趋势》中的数据显示,“95后”家长每月的母婴产品支出,达到了家庭月收入的30%。现如今,信息流动快,母婴产品更加丰富多样,新手父母究竟为何总被商家轻松“拿捏”?
宝妈乔娟认为,新手父母容易被拿捏,主要还是因为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。“作为家长,我们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,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发现有些产品不合适,只能不停更换试用。”
一位从事母婴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,由于母婴产品使用人群的特殊性,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一般要求更高。初为人父母的家长普遍缺乏经验,存在一定的信息差。在无法直观辨别商品好坏的情况下,价格这一外显尺度常常被用于衡量商品的优劣。
在“零经验”的情况下,很多家长把社交媒体视为“育儿百科全书”,在购买婴幼儿用品时会第一时间搜索社交网络上博主、达人的使用推荐情况,再参考各类品牌的“开箱”视频。看似做足了攻略,殊不知掉入了商家为他们精心搭建的“信息茧房”。
此外,社交平台上的母婴博主是当前许多母婴品牌广告投放的重点区域,许多博主声称“自用”“好用”的产品,其实只是广告而已,有些所谓的不同品牌的对比视频,也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。
在一些宝妈“种草”时,一些宝妈已经“出坑”。“过度清洁并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,宝宝的奶瓶不需要专门的清洗剂,热水冲洗干净,同样可以起到高温消毒的作用。”辅食果泥囤多了容易过期,睡袋包被几乎没用上,头型枕可有可无……雪纯的宝宝今年二月出生,她现在发现,新生儿的需求是阶段性的,母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,不需要跟风囤货,关键是安全、品质有保证,“适合宝宝的就是最好的。”
近年来,新时代父母育儿观念发生较大的改变。年轻人在育儿和母婴消费上有着更高的投入意愿和能力,追求更加精细化、个性化喂养。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中国母婴市场整体规模仍然保持上涨的态势,预计2024年将超过76000亿元。
有多少对父母,就有多少种不一样的育儿观念。每一个宝宝都是独特的,也很难以统一的标准被“讨好”。这也就意味着,商家找到不同切入口,就能收获一定数量的用户基础。
不过,在如此庞大的母婴市场背后,众多品牌仍然处于平分秋色的阶段。面对溢价严重、逐渐走向“高奢消费”的母婴产品市场,业内人士建议,母婴行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,杜绝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,商家应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,提高产品品质,形成良性竞争;监管部门要严加强监督检查,推动母婴消费市场规范化、安全化发展,增强消费者对母婴产品的信任感。
对于新手父母而言,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育儿观,提前了解商品核心信息,警惕消费主义陷阱。业内人士提醒,在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,大多数成熟的母婴产品的质量差异可能并不明显,无需盲目崇拜名牌、国际品牌和高价位,应该转变心态,从安全、实用的角度理性选择母婴产品。